规章制度 >> 正文
铜仁学院关于印发《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日期:2014-04-09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883
铜仁学院关于印发
《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系、各部门:
《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经2014年第5次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望遵照执行。
附件: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试行)
铜仁学院
2014年4月9日
附件
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
(试行)
(试行)
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校已经加入教育部指导的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列为贵州省首批应用技术型高校省级改革试点单位,为更好地支撑学校应用型、地方性、服务态、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加强专业集群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应用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特制定《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计划”)。
一、产业布局与专业建设
(一)贵州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兴产业重点实施“44321”工程。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打造新材料、生物与医药、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四个产业基地;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力争在中型涡桨多用途飞机整机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一个以贵阳为核心,遵义、安顺为结点的新兴产业带。重点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实施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预计将实施重点项目246项,投资365亿元。形成产业链长、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兴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初步把我省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铜仁市产业发展布局
铜仁市委、政府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机遇,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和“两区一走廊”(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黔东工业聚集区、乌江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特色食品加工、营养健康、新型物流、冶金化工、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
一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武陵山区能源基地。在乌江思林、沙陀电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势水能水力;推进大龙火电厂技术改造,加快大龙4×35万千瓦机组自备电厂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石煤综合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实现新跨越,建成武陵山区的能源基地。
二是加快玉碧松循环工业带建设。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龙、大兴、松桃和灯塔四个工业园区,要按照2015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亿、200亿、100亿元以上的目标,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机械装备、化工冶金、新材料、旅游工艺品、轻纺食品等产业,努力在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突破,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同时,要积极争取大龙开发区2015年前升级为国家级工业园区。
三是加快建设乌江生态产业示范区。围绕乌江流域特色资源优势,支持西部五县突出重点,选准最适合本地发展、最有潜质和上升空间的产业作为园区经济支柱加以培育和经营。重点推动石阡苔茶、印江翠峰、德江天麻、沿河空心李等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资源,打造国家一流品牌,形成产业竞争力;支持石阡大关酒、德江颐年春酒、思南乌江酒等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加大石阡、思南等县的石材开发与营销工作力度,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使我市石材走向全国;围绕农林牧渔产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园区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子。
四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提高到65%以上,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理念培育产业园区和产业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市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产业基地,帮助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用烤烟“基地单元”模式,促进“茶、畜、烟、药、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五是以构建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载体,建成通过乌江、进入长江、直达东海的500吨级航运通道,相继建成杭瑞高速、玉铜快速铁路、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形成打造武陵山片区核心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三)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瞄准全省产业升级,融入全市战略定位,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按照“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构建专业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专业集群。在继续加强现有37个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工学类10个,理学类7个,教育学类5个,文学类3个,艺术学类3个,管理学类3个,法学类2个,经济学类1个,历史学类1个,农学类2个。详见表1),夯实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专业;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优势专业;突出生物科学、材料物理、视觉传达设计、旅游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秘书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应用型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造;培育重点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营养保健、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现代物流商贸、老年服务等产业的应用技术类专业。以此为基础,带动和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在两年建设期内(2014年-2016年)争取再建成3-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形成重点建设四大专业集群,着力培育四大集群方向的专业建设格局。
表1 铜仁学院本科专业结构分布表
(依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专业目录分类)
招 生 年 度 学科门类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合计 | 比例(%) |
---|---|---|---|---|---|---|---|---|---|---|---|
工 学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 | —— |
信息工程 制药工程 |
材料物理 自动化 水利水电工程 食品科学与 工程 |
城乡规划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
10 | 27.02 | |
理 学 |
数学与 应用数学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 科学 |
应用 物理学 |
地理科学 |
统计学 |
—— | —— | 7 | 18.92 | |
教育学 | —— |
体育 教育 |
—— |
学前 教育 |
小学教育 教育 技术学 |
特殊 教育 |
—— | —— | 5 | 13.51 | |
文 学 |
汉语言文学 英语 |
—— | —— | —— | —— | —— | 秘书学 | —— | 3 | 8.11 | |
艺术学 | —— | 美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 |
—— | —— | —— | —— | —— | 3 | 8.11 | |
管理学 | —— | —— | —— | 农村区域发展 | 旅游管理 | —— | —— | —— |
酒店 管理 |
3 | 8.11 |
法学 |
思想政治 教育 |
—— | —— | —— | 社会工作 | —— | —— | —— | 2 | 5.41 | |
经济学 | —— | —— | —— | —— | —— | —— | —— | 金融工程 | 1 | 2.70 | |
历史学 | —— | —— | 历史学 | —— | —— | —— | —— | —— | 1 | 2.70 | |
农学 | —— | —— | —— | —— | —— | 园林 | —— | —— | 水产养殖学 | 2 | 5.41 |
合 计 | 5 | 4 | 4 | 3 | 5 | 5 | 5 | 4 | 2 | 37 | —— |
二、专业建设与转型升级
我校现有37个专业中,涉及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主要职业和岗位)有17个,占比为45.95%;2010年以后主要增设的新专业虽然偏重于工程技术与应用服务方向,但是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系统而广泛地调研,导致“需求与可能”的矛盾突出,专业后续发展乏力,亟需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改造。
- 传统教师教育类专业的结构优化与适时转型
此项行动计划要点:
1.实施时间:2014年4月配合系改院工作开始实施,2016年初具成效;
2.责任部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托教务处牵头,教育科学系、有关专业所属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参与,具体落实传统教师教育类专业的适时优化与转型工作;
3.行动目标:整合教师教育专业资源,夯实专业基础,发挥基础学科和专业优势,适时申报教育学类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硕士点,制定相对统一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现代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建成适应铜仁市及周边地区学前、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师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培训中心。
(二)专业的应用转型升级改造
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在市场需求饱和状态下必须实现新的转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其他专业也必须依据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亟需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改造,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改、研发、营销、服务需求,对接相应领域产业,实现特色发展。现有专业转型方向调整设置计划如下:(详见表2)
表2 铜仁学院本科专业转型方向调整设置计划表(2014年-2015年)
序号 | 教学系别 | 专业名称 | 专业转型方向调整设置计划 |
1 | 法律与政史系 | 1.思想政治教育 | 1.教师教育;2.电子政务 |
2.历史学 | 1.教师教育 | ||
3.社会工作 | 1.社区服务;2.司法社会工作 | ||
2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4.汉语言文学 | 1.教师教育;2.应用中文 |
5.秘书学 | 1.行政秘书;2.商务秘书;3.企业秘书 | ||
3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6.英语 | 1.教师教育;2.旅游英语;3.商务英语;4.涉外文秘 |
4 | 数学与信息工程系 | 7.数学与应用数学 | |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9.统计学 | |||
10.信息工程 | |||
11.软件工程 | |||
12.自动化 | |||
5 | 物理与应用工程系 | 13.物理学 | 1.教师教育;2.电工技术;3.光电工程 |
14.应用物理学 | 1.电子信息 | ||
15.材料物理 | 1.新材料科学与工程 | ||
16.水利水电工程 | |||
17.土木工程 | |||
6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 18.化学 | 1.精细化工;2.教师教育 |
19.生物科学 | |||
20.园林 | 1.含中职师资 | ||
21.制药工程 | 1.含中职师资 | ||
22.食品科学与工程 | |||
23.水产养殖学 | |||
7 | 美术系 | 24.美术学 | 1.教师教育;2.环境艺术设计 |
25.视觉传达设计 | 1.包装与印刷;2.平面与数字媒体 | ||
8 | 体育系 | 26.体育教育 | 1.教师教育;2.休闲与娱乐体育;3.保健与健康康复 |
9 | 音乐系 | 27.音乐学 | 1.教师教育;2.学前教育艺术 |
10 | 教育科学系 | 28.学前教育 | 1.含早期教育 |
29.小学教育 | 1.含心理健康教育 | ||
30.特殊教育 | |||
31.教育技术学 | 1.教师教育;2.数字媒体 | ||
11 |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 32.农村区域发展 | 1.农村经济与金融;2.农产品贸易 |
33.地理科学 | 1.教师教育;2. 地理设计与应用 | ||
34.旅游管理 | 1.含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 ||
35.城乡规划 | |||
36.金融工程 | 1.含财务金融 | ||
37.酒店管理 |
1.实施时间:2014年4月配合系改院工作开始实施,2016年初具成效;
2.责任部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托教务处牵头,有关专业所属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参与,具体落实上述专业的适时优化与转型工作;
3.行动目标:各专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专业对接产业的人才、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质性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转型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与对接产业的外聘专家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幸运彩app下载技能考核方案等;按照“依托学科、强化应用、能力为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幸运彩app下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把课程内容对应到幸运彩app下载将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形成密切对接产业的专业集群。
(三)应用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建设发展
此类专业涉及工学类10个专业,属于学校未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朝阳”专业,发展前景可观,但目前专业定位、发展方向、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服务产业等顶层设计仍需进一步明晰。
此项行动计划要点:
1.实施时间:2014年4月配合系改院工作开始实施,2016年初具成效;
2.责任部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托教务处牵头,有关专业所属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参与,具体落实应用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行动目标:各专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专业对接产业的人才、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质性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与对接产业的外聘专家、工程师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幸运彩app下载技能考核方案等;按照“依托学科、强化应用、能力为重、工学结合”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幸运彩app下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把课程内容对应到幸运彩app下载将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逐步形成密切对接产业的专业集群建设方向。
三、专业集群与产业对接
(一)重点建设的专业集群
1.生物与农林工程类专业集群。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学、林学、药学、工程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生物科学、园林等专业示范带动,建设包含生物科学、园林、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资源保护与利用、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及城镇化进程等,对接铜仁市特色食品工业(茶、酒、畜牧产品等)、民族制药业、营养健康产业及饲料业等。
2.创意服务与文化旅游类专业集群。以民族文化遗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文艺学、人文地理学、艺术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旅游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应用中文方向)等专业示范带动,建设包含旅游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应用中文方向)、英语(旅游英语方向)、秘书学、体育、历史学(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与事业。对接铜仁市文化创意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旅游饰品设计生产加工、产品包装设计加工等科技型产业。
3.新材料与化学工程类专业集群。以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化学(精细化工方向)等专业示范带动,建设包含物理学、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精细化工业、新材料开发与利用业。对接铜仁市新材料及其深加工,如锰系列金属合金材料、新型聚合物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锰酸锂、新型锂离子、锰锂电池、微晶玻璃饰板、铝材加工(型材、板、带、箔铝加工)、新型塑钢加工、铝合金汽车轮辋、炭化硅/铝互穿网络复合材料、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等产业。
4.现代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以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学前教育专业示范带动,重点建设包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语、数、外等大综合基础学科)、中职师资教育(园林、制药工程中职师资教育方向)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教育事业;对接铜仁市学前、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立交”和基础教育体系。
(二)重点培育的专业集群
1.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集群。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型)为示范带动,重点培育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电子与信息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对接铜仁市电子与信息配套产业及软件产品、云计算服务产品、数据存储产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电子零部件加工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产品、智能家电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产业。
2.区域经济与现代商务物流类专业集群。以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电子商务等主要学科为支撑,以农村区域发展、金融工程为示范带动,重点培育包含农村区域发展、城乡规划、金融工程、统计学、财务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集群。
服务区域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现代商务、物流管理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对接铜仁市农林经济产业、物流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与营销等产业。
3.水土工程与应用技术类专业集群。以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主要学科为支撑,重点培育包含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集群。
服务对接区域水利、电力、建筑、建材、交通、路桥等行业和产业。
4.护理与营养健康类专业集群。逐步培育护理学、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专业,形成专业集群。(详见表3)
表3 专业集群与产业对接一览表
专业集群 | 所含专业 | 主要依托学科 | 服务事业与产业 |
1.生物与农林工程类 | 生物科学、园林、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等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学、林学、药学、工程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 |
服务区域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及城镇化进程等,对接铜仁市特色食品工业(茶、酒、畜牧产品等)、民族制药业、营养健康产业及饲料业等。 |
2.创意服务与文化旅游类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城乡规划、农村区域发展、历史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视觉传达设计(文化旅游产品与工艺设计方向)、音乐学(音乐创作与表演方向)、汉语言文学(应用中文方向)、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方向) | 民族文化遗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文艺学、人文地理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管理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
服务区域旅游、文化发展产业与事业; 对接铜仁市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旅游饰品生产加工、产品包装箱加工等科技型产业 |
3.新材料与化学工程类 | 物理学、材料物理、化学(精细化工)、 | 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服务区域新材料制备业; 对接铜仁市民族制药、新材料及其深加工,如锰系列金属合金材料、新型聚合物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锰酸锂、新型锂离子、锰锂电池、新型塑钢加工、铝合金汽车轮辋、炭化硅/铝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等深加工产业 |
4.现代教师教育类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涉及语数外等大综合基础学科)、中职师资教育(园林、制药工程中职师资教育方向)、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 | 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服务区域教育事业;对接铜仁市学前、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立交”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5.电子与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
服务区域电子与信息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 对接铜仁市电子与信息配套产业及软件产品、云计算服务产品、数据存储产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电子零部件加工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产品、智能家电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产业。 |
6.区域经济与现代商务物流类 | 农村区域发展、城乡规划、金融工程、统计学、(逐步培育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 |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电子商务 | 服务区域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现代商务、物流管理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对接铜仁市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与营销等行业和产业。 |
7.水土工程与应用技术类 | 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服务区域水利、电力、建筑、建材、交通、路桥等行业 |
8.护理与营养健康类 | 逐步培育(护理学、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专业) |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新办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广泛调研,对新办专业提出有力的设置和申报论证;要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相应支撑学科、师资状况、教学科研条件状况、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行业需求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等);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合理,符合学校的定位、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